那盏灯里的时光
浏览:3373 次
0篇评论
我家书桌上立着盏老式台灯,铜制灯柱上爬满细密划痕。每当按下开关,暖黄光晕便如蜂蜜般流淌开来,照亮三代人重叠的身影。
七岁那年的台灯总是泛着橘色光晕。奶奶总在晚饭后拧亮它,把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推,针线篓就搁在褪色的灯罩旁。我趴在桌边看她绣牡丹,银针在光里起起落落,牵出细密的金线。"针脚要像小蚂蚁排队",她说话时皱纹里盛满灯光,连鬓边银丝都成了光的涟漪。缝纫机哒哒声混着樟木箱的沉香,把春夜酿得又稠又甜。
时光流转到初中,台灯下换成了父亲伏案的背影。他总带着沾有机油味的图纸回家,在灯下铺开成片深浅蓝线。我常见他眉头拧成川字,铅笔在灯影里沙沙走动,偶尔响起圆规与三角尺的轻碰。"这段桥梁承重结构..."他忽然转头教我,沾着石墨的手指在光柱里比划,让我看见钢铁森林里藏着多少精密计算。午夜钟响时,他的茶杯总在灯座旁蒸腾白雾,像盏小小的信号灯。
而今台灯每天伴我至深夜。夏夜闷热时,光晕里浮动着练习卷的油墨香;秋凉袭人时,玻璃灯罩上会凝着呵气的薄雾。某天深夜解不出几何题,抬头忽然发现灯柱上有三道刻痕——奶奶的顶针印、父亲的圆规痕,和我昨天不小心划下的铅笔印,层层叠叠映在暖光里,像棵正在生长的年轮树。
这盏灯从来不说教,却让我懂得:所谓传承,不过是有人在光里埋下种子,等后来者撷取光芒继续生长。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