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水行舟中的星光

 浏览:5198 次
 0篇评论

清晨五点,我常看见隔壁单元的王叔在楼下晨跑。他膝盖上绑着护具,跑起来一瘸一拐却从未间断。这让我想起父亲说过,王叔年轻时是田径运动员,受伤退役后坚持复健二十年。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,不正是学习的最好注解吗?

荀子在《劝学》里说"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",就像王叔的护膝上磨出的毛边,知识的积累也藏在细碎的日常里。去年生物课上,我们连续三周观察绿豆发芽,记录器皿里每毫米的生长痕迹。当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时,我才惊觉那些琐碎的测量数据已汇成完整的生长曲线。

北宋史学家谈迁的故事总让我眼眶发热。他历时二十六年完成《国榷》手稿,被盗后痛哭数日,却擦干眼泪重新提笔。这份重头再来的勇气,比完成著作本身更珍贵。就像我们解数学题时,草稿纸上层层叠叠的演算痕迹,都是思维跋涉的脚印。

生物课本里蚯蚓的插图常被同学涂鸦,但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小生物,竟能穿透板结的土壤?它没有锋利的爪牙,却凭着专注的蠕动,在地下开辟出四通八达的通道。这让我想起每天早读时,前排女生反复诵读英语课文的侧影——她的发音从生涩到流畅的过程,就是最好的"用心一也"。

暮色中的江边常有老船工逆流拉纤,他们的脚掌在鹅卵石上磨出厚茧。学习何尝不是这样?每道错题都是思想的纤绳,在思维的河道里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。当我们回望来路,那些挣扎着前行的瞬间,早已在生命里点亮连绵的星火。
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