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浸润的语文之旅
浏览:3165 次
0篇评论
推开语文的窗棂,扑面而来的是千年文明的书卷气。记得小学三年级那个蝉鸣聒噪的暑假,父亲送我一本泛黄的《笠翁对韵》。"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",那些平仄相和的句子像跳跃的雨珠,在我稚嫩的心田激起涟漪。从此,课余时光总与文字相伴,枕边渐渐垒起《唐诗三百首》《世说新语》等书册,如同搭建起通向语文海洋的栈桥。
选择书籍犹如沙里淘金,这个道理是我在图书馆流连三年后悟得的。初入书海时,我像闯入糖果店的孩子,从武侠小说到科普杂志都囫囵吞枣。直到遇见冰心先生的《寄小读者》,那些清泉般的文字让我恍然:真正的阅读不是走马观花,而是静待花开。现在我的书架上,《庄子》与《苏东坡传》比邻而居,《时间简史》与《宋词选注》相映成趣,不同时代的智慧在纸页间对话。
深夜灯下重读《出师表》,"临表涕零"四个字突然有了温度。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身影,与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慨叹在脑海中重叠。当老师讲解《赤壁赋》时,我恍然明白"寄蜉蝣于天地"的苍茫,这不正是庄子"天地与我并生"的现代回响?这些跨越时空的共鸣,都是厚积薄发的阅读带来的馈赠。
墨香氤氲间,我触摸到语文的骨骼与血脉。王羲之在兰亭写下"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"时,与千年后诵读此句的我完成了一次灵魂击掌。杜甫"星垂平野阔"的雄浑,李清照"人比黄花瘦"的婉约,这些文字基因已融入我的血液。每逢提笔作文,那些沉睡的典故便会苏醒,化作纸上的星辰。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