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夜童谣里的家风
浏览:3760 次
0篇评论
夏夜的蝉鸣裹着蒲扇的清风,妈妈忽然用常州方言哼起一段轻快的调子:"东边牛来咧,西边马来咧..." 月光在水泥场上流淌,我仿佛看见三十年前的夏夜:各家搬着竹榻聚在晒谷场上,铝制饭盒里的咸肉冬瓜汤还冒着热气,老槐树把星星摇落在孩子们的衣襟上。那时的作业本只有三十二开,铅笔头要套着竹制笔帽用到最后,可童谣里的智慧就像檐下的雨滴,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清亮。
竹椅轻响,爷爷的蒲扇也停在了半空。他说起课本里的寒号鸟,语速突然变得像老座钟的摆锤般沉稳:"你们现在有空调房,可别学寒号鸟临时抱佛脚。" 窗外的月光在老人银白的鬓角跳跃,我忽然明白这些故事就像中药柜里的小抽屉,每个寓言都装着济世良方。当爷爷说到东郭先生时,月光正好照亮墙上"厚德载物"的条幅,墨迹在岁月里愈发遒劲。
此刻的书桌上,台灯光晕笼罩着ipad和练习册,窗外的霓虹与星河交相辉映。我轻轻抚摸语文书里新学的《劝学篇》,忽然懂得传承就像接力赛,童谣里的牛郎、寓言里的乌鸦,都在把接力棒递向握着触控笔的我们。那些朴素的故事不是老旧的船锚,而是载着星辉的帆,正等着新时代的风鼓起它们的胸膛。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