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白处的智慧
浏览:3395 次
0篇评论
晚自习时总爱看窗外流动的云,那些未被晚霞填满的天空褶皱里,藏着无数种光的可能。国画老师教我们"计白当黑"时,曾用半湿的毛笔在宣纸上晕开一朵墨梅,花瓣间隙的留白处,能听见月光流动的声音。原来生活的智慧也在这片留白里悄然生长。
翻开课本里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陶渊明在"云无心以出岫"处停笔,给宦海生涯留下转身的余地。去年运动会,邻班跑3000米的男生在最后一圈突然放缓脚步,后来才知道他预留的体力助他最后冲刺夺冠。这让我想起校门口那棵老槐树,枝桠间恰到好处的空隙,让春风有了起舞的通道。
班主任常说"别把橡皮擦用得太狠",起初不解其意。直到看见前排女生在解题时总在草稿纸边留块空白,那些跳跃的思维火花才有栖身之地。就像春游时导游提醒我们背包别塞满,要给山间的野花留个位置。原来给生活留白,如同给种子预留破土而出的缝隙。
但留白不是怯懦的逃避。校辩论队队长教我们攻辩技巧时强调:"退让的空间要有标尺。"就像父亲修整庭院竹林,既不能任其疯长,也不可修剪过度。去年社区志愿者活动中,我们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时,既要把关怀送到,又要守护他们的尊严,这种分寸感或许就是留白的真谛。
现在每次练毛笔字,我会在"永"字的捺笔末端稍作停顿,墨迹未干处能看见时光的呼吸。教室后墙的光荣榜上,那些暂时空着的展示位,何尝不是在等待更多可能性?生活这本大书,或许正是那些未写的篇章最值得期待。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