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书相伴的光明岁月

 浏览:4090 次
 0篇评论

推开阁楼木窗时,檐角铜铃正叮咚作响。指尖拂过书架上泛黄的书脊,恍惚看见十岁那年的自己,正踮着脚尖取下人生第一本全文字读物。油墨气息与老榆木香交织着漫入鼻腔,记忆里那簇被书籍点燃的火苗,至今仍在心底静静燃烧。

初二那年视力检查表上的数字,像突然断裂的琴弦。我盯着镜片里变形的世界,仿佛听见命运在宣判:从此你将与模糊朝夕相伴。直到某个蝉鸣聒噪的午后,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扉页上的盲文凸点硌疼掌心,海伦·凯勒在黑暗中的跋涉突然有了温度。她触摸流水时说"这是正在逝去的东西",而我透过八百度的镜片,第一次看清书页间跃动的星辰。

梅雨季的黄昏总带着青苔气息。月考失利那日,雨水正沿着晾衣绳滴成珠帘。我蜷在飘窗角落,任潮湿水汽浸透试卷褶皱。这时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孙少平在煤油灯下读书的身影忽而浮现,他额角汗珠折射的光芒,竟比台灯下的错题更灼眼。窗台上茉莉悄然绽放,白花瓣托着水珠,像捧着整个宇宙的晶莹。

如今书脊已在我枕边垒成山脉,每道褶皱都藏着故事的温度。春日读汪曾祺的咸鸭蛋会齿颊生香,冬夜看契诃夫的雪原能听见冰棱碎裂。庄周说"虚室生白",而我的小屋因藏书万千,早已自成璀璨星河。那些被油墨浸润的时光,终将化作眼底永不褪色的光芒。

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